防水堵漏陷阱多!真假材料与施工避坑指南
真品特征:
1.1外包装清晰标注执行标准(如国标GB/T 23445-2009),具备环保认证(十环标志);
1.2 开盖后无明显刺鼻气味,颜色均匀无分层;
1.3涂刷后成膜柔韧,拉伸强度高(可剪下一块膜拉伸测试)。
假冒伪劣常见问题:
1.4以“聚合物”“高分子”等模糊概念误导消费者,实际为劣质沥青基涂料;
1.5添加过量甲醛或溶剂,气味刺鼻,长期释放有害物质;
1.6 涂膜易脆裂,遇水后起泡脱落。
1.7水固化又叫丙烯酰胺、丙凝,含有剧毒,市场上有些取了个漂亮的名字“果冻免砸砖”还在广泛使用。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。
真品特征:
2.1.1正规产品标明成分(如聚氨酯、丙烯酸盐),固化时间适中(约5-10分钟);
2.1.2固化后表面微膨胀,与基面紧密贴合,颜色均匀。
假冒伪劣常见问题:
2.2.1使用廉价水泥+胶水冒充堵漏剂,固化后开裂;
2.2.2添加过量速凝剂,施工后看似“秒干”,实则内部未完全反应,遇水失效。
真品特征:
3.1.1SBS卷材表面沥青层均匀,胎基布(聚酯胎)紧密无毛边;
3.1.2低温环境下(-25℃)弯折不裂,高温(90℃)不流淌。
假冒伪劣常见问题:
3.2.1以废轮胎、塑料废料代替SBS改性剂,低温易脆化;
3.2.2厚度不足(国标要求≥3mm),偷工减料。
常见套路:
以“全包价XX元”吸引客户,施工中谎称“漏水严重需增项”,收取高价材料费。
破解方法:
签订合同前要求施工方提供详细报价单,明确材料品牌、施工面积及总价,注明“无增项”条款。
常见问题:
基层处理不到位(未清理灰尘、未修补裂缝);
涂料涂刷遍数不足或厚度不达标;
阴阳角、管道根部未做加强处理。
破解方法:
寻找有资质、口碑好的正规施工企业,要求施工方提供工艺流程图,现场监督关键节点(如闭水试验需48小时以上)。
常见话术:
口头承诺“质保十年”,但合同未明确质保范围及责任。
破解方法:
签订正规质保协议,明确漏水责任界定(如材料问题由厂家负责,施工问题由施工方承担)。
常见手段:
出示样品为真货,实际施工使用低价劣质材料。
破解方法:
保留材料样品,核对产品批号与防伪码,施工时现场开封确认。
拍摄漏水现场视频、保存施工合同及付款凭证;
封存剩余材料(建议留存未开封样品);
要求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材料性能报告(如拉伸强度、耐水性)。
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在线举报;
向当地住建部门、市场监管部门反映;
通过法律途径起诉(需提供检测报告等证据)。
对于涉及群体性欺诈的商家,可联合其他受害者向媒体提供线索,借助舆论监督维权。